February 19, 2012

  • 98.金錢與工作

    速扎第九十八 金錢與工作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       錢,錢,錢,錢。用兵戈爭奪得到的金,稱作錢。如今,生活無時無刻都在打仗似的。隨著處於不同的階段,人會不斷對個人的金錢觀作出修定,務求在戰爭的生活中尋找能應萬變的心理和生活法則。

            當我還小的時候,也朦朧地知道金錢得來不易。父母辛勞工作,給自己買這些買那些,全部都需要付出的,只不過這些付出都不是從自己來的。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。這個道理應該是最容易讓所有年齡的人接受。

            上了大學,自己的生活應該自己承擔,所以無論如何,自己總須賺點生活費,自給自足,再沒有問家人要零用錢的理由。但是,要賺多少才是最理想呢?是不是越多越好呢?聽起來這是一個很傻的問題,難道有人會「嫌錢腥」?(有的,不過屬於小數。)我從自己身上察覺了一個小規律:在收入多的月份,開支也多。收入多,意味著工作時間也多,相對地,自由時間便少了。時間和金錢,永遠有著一種關連。付出多少心跳,便會換到多少的發票。每個人承受完一定的工作壓力以後,便會試圖找途徑宣洩,希望在縮短了的自由時間裏,盡情些,買娛樂多些,所以用錢也會豪爽些。我自問也是一個比較克制的人,不會亂花錢,應花則花。在收入緊拙的日子,我會盡量少在街上亂逛,不急切的不買,一時之欲不買,省下來的錢,先儲起來,留待將來與朋友相聚吃飯用也好,或是參加別的活動也好,總之就是留下作未來錢,未雨綢繆之用。此時此刻,我認為賺錢不需多,收支平衡為上策,能有餘作未來錢便是上上之策,應洗則洗。

            最近我發覺朋友之間的對話中,也開始汲及投資理財的話題,一如初所料,我們終有一天會談論著你如何看今日的市場動向,甚麼號碼有潛力,何時入市是好時機。我也開始有每天留意市場狀況的習慣,等待著,等待著,等待著指數、格價的升跌。我不諳股市分析,只能視投資是一種賭博。實際上它又真的是一種賭博,靠著一點點的數字的觸覺和直覺,在網上玩這虛擬的數字遊戲。看著這些數字,真有些不敢相信,這就是我未來二、三十年的人生資本嗎?我的人生原來一直都要繞著它嗎?我懷疑,但我接受。現在的我,當然做不到秒秒鐘幾百萬上落,只要一個月能有一、兩百的進帳,我也開心得要命,暗喜道:我也有點天份吧!

            資本主義社會下,人人都在說:要懂得理財之道,才能為未來美好生活舖路,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資本增值。但是,「本」從何來?還不是因為工作。我又會想:工作,就是純粹為了賺錢嗎?我回答:做一份自己沒有興趣或不再有興趣的工作,唯一堅持的目的只有賺錢。工作到底是為了甚麼?常云:有趣的工作賺不多,賺得多的工作不有趣,甚少能兩全其美。昨天中五師生飯局中,大家都在談「做老師好嗎」這主題。我們看到的情況,就是有很多讀過教育文憑的畢業生,不盡都是教書的;而踏入學校教書的老師,不盡都是為「良心事業」四字而教的。重溫胡燕青一本有關教師的小說《那一塊錢》,也不禁嗟嘆之。理想與現實,永遠有一個矛盾點。

            剛剛又看過香港電台拍攝的《窮富翁大作戰》,這一集講述本地老人的貧窮問題。清晨在天光墟擺賣、四處去拾荒、幹著「厭惡性」工作、睡在狹窄的籠屋,人生到了晚年,他們仍然在工作維生,並非理想的安享晚年。他們其實在等待終結的一刻,等待過程中,又非閒著沒事做,而是展現著自力更生的尊嚴。金錢,對他們的意義,就是生命。有別於視財如命的吝嗇富豪,兩者「為錢而活」的態度,是不能相提並論的。

            當我們討論對金錢和工作的看法時,每人都會因為自身的背景而有獨特的金錢價值觀。一塊錢,在不同人的手中,就會有不同的重量。位於高處,便輕一點。在低層的,便重一點。這就是自然的大趨向,沒有絕對,只有相對。

            媽常說我,我的手指「拍唔埋」,指間有縫隙,聚不了財。這是一個缺憾,還是一個優點呢?我是那一句:應洗則洗吧!

    (2012年2月19日)

    (1501字)

Post a Comment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